文:青翎
来源: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
每年的四季度,都是零食品牌冲销量的黄金时段,而今年围绕年末的暗战,显然要比往年更加来势汹汹。12月18日,今年零食赛道最炙手可热的新星零食很忙获得好想你、盐津铺子控股共同投资10.5亿元,其中,好想你和盐津铺子控股分别向零食很忙集团投资7亿元和3.5亿元。赵一鸣零食创始人赵定也出现在本次融资的签约仪式现场,就在不久前,赵一鸣零食和零食很忙官宣完成合并。他们的合并触怒了年初给赵一鸣投资的良品铺子,在合并官宣前,良品铺子刚刚出售了赵一鸣的股权,自认为被摆了一道的良品铺子遂向赵一鸣零食发起了诉讼。有人起诉,有人投资,但归根结底还是对量贩零食商势力的不敢小觑。于是,巨头们也开始主动迎战。11月底,一向以高端零食自居的良品铺子宣布降价,旗下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达45%。在降价前,刚上任不久的良品铺子新董事长、总经理杨银芬在公开信中直言公司当下的处境:“17岁的良品,面临着创业以来最艰难的挑战。当下,这个挑战仍在加剧。”隔壁的三只松鼠董事长章燎原面对良品铺子的降价,也罕见在朋友圈发声:“其实我们早在一年前就实施了‘高端性价比’战略。”言外之意,良品铺子的战略,我们早在一年前就布局了。
无论是良品铺子直截了当的降价手段,还是三只松鼠略显隐晦的“高端性价比”一说,都昭示着在量贩零食商以低价搅动市场的背景下,老牌零食商的处境正岌岌可危。而如今,“良品铺子们”也开始“量贩化”,高端性价比俨然已成为全行业的口号。高端与性价比看似南辕北辙,但的确是在举旗响应消费者想要吃得好,又想花得少的新需求。按章燎原的理解便是,在总成本领先的前提下实现高品质和差异化。因此所谓的高端性价比是一个动态演进、不断优化、无限趋近于消费者理想化需求的过程,因为没有最高端,只有更高端,没有最具性价比,只有更具性价比。把整条供应链优化到极致不是一种结局,而是持续不断的动作,能把海绵里的水挤得越少,越是能在价格战里站得更稳。注意,是站得更稳,而不是最稳。01巨头的夹缝中,何以养出量贩模式?行业里对量贩零食有一句经典的论断:量贩零食不是要卖便宜零食,而是要把零食卖得便宜。言外之意,在量贩零食商的眼中,如今的零食显然价不符实。启承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鑫钊曾提到, 过去几年零食行业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上游供应充足,消费者对一站式购买提出需求;另一方面消费者更在意性价比。“这背后隐含的是,过去零食行业整体加价率太高了,所以零食集合店的兴起就是把这种多样化的零食需求用非常实惠的价格做到了大众化。”在量贩零食商诞生之前,中国上一轮的零食革命还停留在三只松鼠诞生的阶段。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曾在《中国零食江湖30年浮沉史》一文中指出,中国零食行业大抵经历3轮变迁:第一轮涌现的是以洽洽、达利、盼盼、统一、旺旺等为代表的凭借“大单品+大生产+大渠道+大零售”的模式崛起的零食巨头。第二轮涌现的是以良品铺子、来伊份、老婆大人为代表的渠道品牌,他们将生产外包给了代工厂,专心做门店的运营,也被称为零食集合店。第三轮涌现的是以三只松鼠为代表的互联网零食品牌,他们告别了传统的商超渠道,砍掉了层层经销商,通过互联网直面消费者。在三轮变革中,中国零食行业经历了从粗放式发展到品牌化经营的转变过程,尤其是以良品铺子为代表的渠道品牌,一面走高端化路线,一面采用代工模式,倒逼了一众代工厂不断精进产品力。另一方面,从淘宝、京东、拼多多,再到抖音、快手、小红书,互联网平台商崛起后商业利润开始从品牌向平台迁移。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性价比之选,提高自身的渠道心智和溢价能力,财大气粗的平台商开始积极孵化一批白牌产品,无论是过去的淘品牌,还是如今的抖品牌、快品牌,亦或是平台商在近两年反复提到的扶植产业带品牌,皆是如此。营销专家刘春雄曾指出,白牌不是杂牌,白牌不是假冒伪劣,白牌是渠道商基于自有体系建立的品牌,通常是高性价比产品,具有高溢价空间。就像苹果孕育了一众“果链”企业,在渠道商的引领下,如今的零食行业早已告别了杂牌遍地的现状,属于白牌的时代正在崛起。在这个逻辑下,过去几年,大平台商、社区团购、B2B、MCN机构、大型商超、经销商等多方势力都开始做起了白牌生意。另一方面,2018年后,国潮时代开启,零食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消费端,95后、00后成为新的消费主力军;在渠道端,直播电商、小红书种草成为破圈的不二法门;在资本端,互联网增速放缓,曾经热衷投资互联网、TMT的机构部分转向了消费赛道。在“所有的消费品都值得重做一遍”的宣言引领下,过去几年消费赛道的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一批新消费品牌,这也就导致了张鑫钊提到的“上游供应充足”的现象。当白牌与新消费品牌共同筑高了供给端的蓄水池,疫情的出现却让消费端出现了变故,首先是外贸受损,国内消费力也出现了下滑,供过于求成为心照不宣的事实。茶品牌Chabiubiu创始人王雨朦在自述文《一位女性新消费创业者的艰难求生》中提到,过去两年因新消费火热应运而生的各种品牌,如今不少走到了倒闭的边缘。而尚未销售的库存则流向了临期食品这种特卖渠道。“说来也是可笑,资本还要自己投一个火葬厂,来火化过去2年自己投出的这几万个‘新消费品牌’。”总的来说,如今的零食行业,不缺产品,亦不缺好产品,彼此的产品力不分伯仲,尽管近两年涌现了不少功能性零食,但说来说去也都是围绕减肥、助眠、美容、控糖等功能讲故事。当同质化竞争成为常态,叠加消费者对价格日益敏感,于是价格战便成为竞争的唯一手段,也就孕育了量贩零食这种通过低价,或者叫“高端性价比”策略脱颖而出的商业模式。02“零食很忙”们何以颠覆行业?如前所言,量贩零食商不是卖便宜零食,而是把零食卖得更便宜,这就意味着需要从零食整条供应体系中“挤水分”,后端成本降低,前端零售才有降价空间,以实现薄利多销的愿景。如今跑在行业前列的量贩零食商的创始人基本都是行业老炮,丰富的从业经验让他们深谙零食这条供应链上何处有水分可挤。首先是经销商,传统的零售模式下,零食从出厂后会经历区域经理、市场销售、代理商、经销商、零售商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参与者想要分润,势必要层层加价,进而推高终端零售价。量贩零食店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绕开中间环节,直接与品牌厂商或者更上游的代理商对接供货,本质上来说,是通过自建一条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渠道,将原本属于经销商的利润让渡给终端消费者。打掉经销商不是实现低价的唯一路径。连锁商超、KA渠道会向品牌收取高额进场费、条码费、店庆费、促销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这些由来已久的后台费用拉高了供应商的成本,为保盈利供应商只能选择涨价,最终推高零售价。而量贩零食店则削减了这些加价环节,省了一大笔钱的厂家也愿意把价格打下来。值得一提的是,量贩零食商还会自控毛利,比如零食很忙门店的综合毛利在18%左右,零食优选控制在22%左右,相较之下,传统零食集合店良品铺子的毛利率则在35%左右。除了从供应体系里抠成本,量贩零食商撬动品牌厂商降价出货的关键在于规模化的销量。销量的关键在于门店数量。想在短期内大规模拓店,显然不能倚靠直营,直营模式下店铺的所有成本都需要量贩零食商自己承担,而量贩零食的生意本身走的就是低价模式,单个门店盈利能力有限,想靠自身力量让资金链灵活运转难度可想而知。相较之下,加盟是更优选项。加盟的本质是集结外部分散的社会化资源实现扩张,在拓店的同时还能盘活资金链的运转。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市场上的量贩零食商基本以加盟模式为主。不搞加盟,撑不起巨大的销量盘。以头部玩家为例,零食很忙官方数据显示,截止今年10月11日,其全国门店已超4000家,而去年年底只有2000家;另一头,最近和零食很忙合并的“行业老三”赵一鸣零食,门店量也超过了2500家。

04
狭路相逢
殊途同归,但新与旧的争端也开始浮出水面。11月27日,良品铺子全资子公司宁波广源聚亿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广源聚亿”)与赵一鸣零食对薄公堂,起因是11月10日,赵一鸣零食与零食很忙宣布合并,而22天前,广源聚亿刚刚出售了所持赵一鸣的3%股权。广源聚亿认为,22天内不可能完成尽职调查、谈判、拟定合同、投资方审批等流程,也就是说广源聚亿还是股东的时候,赵一鸣隐瞒了与零食很忙的合并计划。而据自媒体“快消”报道,良品铺子方面曾有知情人士表示,“公司本没打算放弃赵一鸣,但那边找过来了,希望我们退出。公司算了一下,收益也还不错,毕竟压力都大。”换句话说,按良品铺子的说法,自己显然是被这个一手投资出来的赛道新锐“套路”了。